包拯办案的故事4篇
包拯办案
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京城开封发生一起因房屋归属产生的纠纷案。当时京师有个叫刘保衡的富商开了一家酒场,但却经营不善,欠下官府一百余万文酒曲钱。三司屡次派人督催刘保衡还债,刘保衡自然不敢与官府抗衡,不得不变卖家产以还债。刘保衡的房屋甚是豪华气派,三司使(主管国家财政)张方平在刘保衡拍卖家产时,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他的房屋。
这件事后不久,平地再起风云,刘保衡的姑姑到开封府告状,说刘保衡并非刘氏后代,而是一个无赖地痞,无权卖掉刘氏祖宗基业。开封府派人调查后,发现刘保衡姑姑所说的情况属实。如此一来,当初购买刘保衡房屋的三司使张方平就成了风口浪尖的人物,嫌疑极大。包拯当时任御史中丞,立即上书弹劾张方平,指责他身为三司使,却乘人之危,贱买所管辖富民的住宅,寡廉鲜耻,实在骇人听闻,如此小人,朝廷不能委以大任,处之以高位。张方平由此被贬。
集贤院修撰宋祁继任三司使职务,由此再度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右司谏吴及上书弹劾宋祁任,说他任定州(今河北定州)知州时,不但政绩平平,还纵容家人借贷公使库钱数千贯,担任益州(今四川成都)知州时则奢侈过度。包拯上弹劾宋祁任益州知州时游山玩水,宴请宾客,不理政事,并指出宋祁的亲兄弟宋庠此时正担任执政大臣(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职务,因而宋祁不能出任三司使职务。
为了避嫌,参知政事宋庠不得不主动上书宋仁宗,说明自己处于执政之位,而弟弟宋祁又被提拔为国家财政大臣,权力太重,于政事大大不便。于是,在一系列舆论的压力下,宋祁去职,由包拯接任三司使。
包拯的任命刚刚下达,翰林学士欧阳修立即上书弹劾包拯:认为官僚士大夫理应重义轻利,珍惜名节,轻视官位高低,但包拯却恰恰相反,他大肆攻击三司使张方平,迫使张方平下台;宋祁刚刚接任,又不遗余力地抨击宋祁的过失,宋祁被罢免后,包拯顺利地担任三司使职务,这不能不使人怀疑包拯是个奸诈小人;更何况包拯才疏学浅,虽有刚直不阿的美名,但于事无补,恐怕难当三司使之任;而且包拯不孝顺父母,品德欠佳,这些事实是有目共睹的。
不过,此时宋仁宗正为三司使一职焦头烂额,因而并未采纳欧阳修的意见。但欧阳修的弹劾并非没有任何效果,过了一段时间,包拯才走马上任。
包拯任三司使后不久,河北都转运使李参下令裁减禁军年老年弱者一万余人。被裁员的士兵怨气满腹,大发牢骚。骁骑士兵张玉也在被裁之列,他怀疑是三司使包拯为了节省国家财政开支,所以才暗中支持李参裁减士兵。愤恨之下,张玉直接闯入三司衙门,当众破口大骂包拯,由此引发了另一起风波。
包拯开始认为张玉有精神病,先委托医生检查,得知此人正常后,便将其擒送殿前司。皇城司查明事实真相后上报朝廷,宋仁宗下令开封府审理此案。台谏官们纷纷上书指责张玉目中无人,竟敢当众欺凌大臣,不得不杀。于是,司法官员按照士兵违反阶级法,判处张玉死刑,张玉被杖杀。
断鸡蛋
传说包拯三十岁当了开封府尹。那时,他已经是个有智有谋的清官,隔着窗棂吹喇叭──响声在外啦!推荐他来京主事的,是当朝大师王延龄。此人是三朝元老,白胡子齐腰深,还日夜思念着国事。包拯虽是他推荐的,但是他对包拯的人品、才智究竟怎样,还了解的不那么清楚,总想我个机会试试包拯的才能。
这天一早,老太师刚刚起身,漱洗完毕,要仆人端上早点,三个五香蛋。他一个鸡蛋刚吃完,忽听家人禀报:“新府尹包拯来拜。”
王延龄一听,惊喜异常,一面吩咐:“快请。”一面脑子转开了:“我何不借此机会当面试试他呢。”
怎样试呢?王延龄拿着筷子,正要夹第二只蛋时,主意来了。他赶忙放下筷子,端起蛋碗放到桌上,对丫环说;“秋菊,你替我办件事好吗?”
秋菊说:“老太师尽管吩咐。”
王延龄指着桌上的五香蛋说:“秋菊,你把这两只五香蛋吃了,任何人追问,不管怎样哄骗、威胁、烤打,你都不要说是你吃的。凡事有我做主,事后再赏你。”
秋菊听了一愣,可是老太师的吩咐又不敢拒绝,只得照吃了。
王延龄看她吃了,就走出内室,到了中堂,见到包拯后寒暄了几句,便说;“舍下刚发生一桩不体面的事,想请包大人协助办理一下。”
包拯说:“太师不必客气,有事只管吩咐,下官一定照办。”
“那好。”
王延龄说罢,便起身领着包拯走到内室指着空碗说:“每天早上,我用三只五香蛋当早点。今日,刚吃了一只,因闹肚子,上厕所一趟,回来时那剩下的两只蛋竟不见了。此事虽小,不过太师府里怎能容有这样手脚不干净的人?”
包拯点点头,问道:“时间多长?”
“不长。头尾半顿饭的时间。”
“这段时间内,家里有没有外人来了又走的?”
“没有。”
“老太师问了家里众人吗?”
“问了,他们都说未见。你说怪不?”
包拯思索片刻说:“太师,只要信得过,我立即判明此案。”
王延龄双手一拱,说:“那就仰仗也大人了。”
“太师:恕我放肆啦!”
“不必客气。”
包拯挽起施子,走出内室,来到中堂,吩咐说:“现在太师府里大小众人,全部集中,一厢站立。”
常言说得好:“宰相家人四品官。”这些家人虽然站立一旁,并不把新府尹放在眼里。
包拯一见火了,桌子一拍,喝道:“王子犯法,与民同罪。今日,我来办案,诸位休得怠慢,免得皮肉吃苦。谁偷吃了太师的五香蛋,快说。”
众人一惊,顿时,老实了。可是包拯连问三次,这些家人竟象木头桩子一样,闷声不响。秋菊站在那里,也象无事的一样。王延龄在一旁睁大眼睛,装着急于要把此事弄明白的样子,眼看众人一言不发,他想:“包拯啊包拯,这事够你喝一壶了,下一步你难道和一般官员一样动刑吗?即使棍棒下面找出犯人来,也不算高明。”想到这,故意说:“包大人,常言说,肉怕渣,人怕打,既然他们不说,你用刑吧!”
牛舌被割案
有一个无赖,将一个农民告到县衙,包拯对那农民说:“你回家把牛杀了,自己留一点吃,其余拿到市场上去卖。”按当时宋朝的法律规定,民间私杀耕牛是要犯法的,但有县老爷的许可,那位农民回到家中就真的把耕牛杀了。第二天,就有人向包拯控告那位杀牛的农民,反而将这告状的人扣押起来,怒问道:“你为什么把人家牛的舌头割了?”那人被这突如其来的追问弄得惊慌失措,只得如实招供。这个无赖再也没有想到,这是包拯使了个“引蛇出洞”之计。包拯在接到牛舌被割的报案后,马上意识到这一定是有仇家有意陷害这个农民。
如果让那个农民把牛杀了,就触犯了法律,那仇家一定会进一步告发。所以包拯叫那农民回家把牛杀了,借以引诱割牛舌者前来告状。此计果然很灵。这件事反映了包拯的机智。
包公断案
一日,包公出巡江南小镇,见一牧童正坐于一小道旁啼哭,便唤展昭上前问询。
牧童正哭得起劲,忽觉有人拉他衣袖,擦擦泪眼,朝上一瞧,见是包大人一行,立刻上前跪下,直喊冤:“冤枉啊,包大人! ”
“当今天下太平,何来冤枉?”
“大人啊,我家那头小牛说我欺负她!”
“这可奇了?你慢慢道来。”
“大人,您可知道,我每天为她梳毛、喂水,找最好的草给她吃,还吹最好的乐曲给她听,可她竟不识好歹,说我欺负她!好心却不得好报,这不是冤枉我吗?包大人可要为小民作主啊! ”
“真有此事?展昭,传小牛!”
……
“小牛,你家牧童说你冤枉他,可有此事?”
“大人,您是明白人。俗话说,人善被人欺,牛善被人骑。我这主人天天骑着我到处闲逛,我累的够呛,他倒有心情吹什么短笛,声音也真够难听的,还说什么‘牧童横笛频频吹’,吹得我心烦意乱。您说,是他冤枉,还是我冤枉?请包大人明鉴!”
“恩,恩,恩……”包公捻着胡须,沉思着。
此时,展昭上前,附在包公的耳畔,轻声道:“大人,清官难断家务事,我们还是尽快脱身吧!”
“咳,咳……”包公故意干咳了几声,道:“牧童,小牛,你们听判,牧童,罚你下辈子做小牛;小牛呢,罚你下辈子做牧童。角色互换,试试看!展昭,起轿!”
“啊!……”
“啊!……”
欢迎转载趣闻堂的文章,请注明出处:趣闻堂 (quwentang.com)
相关推荐
探秘世界上的另一个“你”:诡异的相遇,
阅读(10)
失踪的李大山
阅读(8)
失踪的丽妇
阅读(6)
一个真实发生过的怪事:村里的那口老井!
阅读(8)
迟解的诅咒
阅读(6)
求婚的手段
阅读(4)
神秘的青蛇寨
阅读(4)
蛇腹脱险的士兵
阅读(4)
趣闻随便看
摄影师和座头鲸趣味同游
阅读(10)
想生双胞胎也有技巧的?
阅读(10)
虐死单身汉“春天到了,
阅读(7)
神奇!盘点地球上五种没
阅读(8)
中国夫妻最缺什么?说得
阅读(9)
洗手很费水,换用空气洗
阅读(1)
全球奇葩Top5:让鳄鱼咬一
阅读(4)
生活中的7件小事让你错失
阅读(7)
还没适应手机砍掉3.5mm耳机
阅读(11)
人类换头术能否成功?这
阅读(9)
7天热门
童话变真实?沉睡500年的
阅读(178)
四大超时空悬案
阅读(155)
不可思议的“神秘地带”
阅读(78)
特别推荐
UFO再次靠近国际空间站,
阅读(8)
震惊科学界!阿根廷惊现
阅读(4)
15个让你大开眼界的水果切
阅读(6)
惊讶!17岁少年心跳停了
阅读(10)
万圣节装扮最大赢家是孕
阅读(1)
比百慕大更真实的存在!
阅读(4)
牙医帮你纠正7个错误刷牙
阅读(4)
当科技和舞蹈结合在一起
阅读(2)
9个改变自己的细节
阅读(7)
脱口秀主持人台上被殴打
阅读(6)
他醉酒照被传到网上后,
阅读(15)
这女子每年花费1.15万英镑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