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不信由你,有人靠这发明拿了诺贝尔奖!
心脏是人体最忙碌的器官之一,它每天要搏动近10万次,可谓“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心脏有活力,我们也有精气神,但如果心脏生病了呢?
这时,心电图仪便闪耀登场了。心电图仪诞生至今已有百余年,早已成为确诊急性冠脉综合征必不可少的辅助诊断工具,是诊断室内阻滞和心律失常的方法之一。
心电图仪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发明人荷兰生理学家威廉·爱因托芬(Willem Einthoven)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威廉·爱因托芬,1860-1927(网络图)

心电波动画(来源:en.wikipedia.org)
1
1860年,爱因托芬出生在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的一个医学世家,他的父亲是一名军医,母亲是一位法国医生的女儿。耳濡目染,爱因托芬自然也立志长大后做一名医生,至于主攻何种病症,他一时还没想好。
爱因托芬一家是殖民者家庭,典型的土豪,他们拥有大片土地,雇佣了很多下南洋的华侨种植甘蔗、木棉等经济作物。在众多雇工中,有一位来自广东新会的洪姓保姆主要负责爱因托芬的饮食起居。
洪妈心地善良,待他视如己出,从他出生起便一直悉心照料。四岁起,爱因托芬先是跟着洪妈跑到上海住了六年,然后又到广东乡下小住半月,两人产生了母子般的深厚感情。

爱因托芬和家人(来源:www.metealpaslan.com)
然而,慈祥勤劳的洪妈没能一直陪在爱因托芬身边。他17岁时,洪妈因心脏病离开了人世,这让从小跟随洪妈的爱因托芬十分悲痛。
泪水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爱因托芬决定“报仇”,他下定决心:毕生研究心脏病。
爱因托芬带着对洪妈的无限怀恋回到了荷兰,进入了以医科闻名于世的乌得勒支大学,然后开启了学霸模式。
有道是“学渣千篇一律,学霸各有所长”,除了学习医学,爱因托芬还是一位狂热的运动员。他是体操和击剑学会主席,还一手创立了学生划船俱乐部,爱因托芬最爱和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不要让身体枯萎”。
不过,狂热也是有代价的,他在一次运动中摔倒了,摔坏了腕关节。
学霸的信条是: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写一篇论文。爱因托芬对自己受伤的手腕仔细研究了一番,然后,新鲜的学士学位论文就出炉了。
手腕痊愈了,大学毕业了,工作也有了,但爱因托芬心里始终有件事儿放不下——研究心脏病。为此,他找到了当时荷兰著名的医学家杜德。
杜德年事已高,有人继承衣钵当然高兴,他把自己所有的病理研究资料都给了爱因托芬,并再三叮嘱:“心脏病的研究现在还很不理想,你要大胆走,莫回头!”

爱因托芬工作的生理学实验室(来源:www.metealpaslan.com)

莱顿大学的爱因托芬楼(来源:www.flickr.com)
想到洪妈的遭遇,想到杜德的叮嘱,爱因托芬毅然决然地跑到物理学院学习去了……是的,是物理学院,不是医学院。
周围人都说爱因托芬不务正业,但学霸的世界,凡人不懂。
2
牛顿曾说自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爱因托芬觉得在研究心脏病的事儿上,自己的力量毕竟单薄,也该找几个肩膀。他回头看了看历史,再环顾周围的同行,好像真的有几个不错的肩膀——
1781年,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在解剖青蛙时,发现当青蛙的神经受到电流刺激时,会产生肌肉的收缩。他猜测是来自生物体内的电流导致了肌肉收缩,并将其命名为“生物电”。
尽管这个猜测并不准确,但却勾起了生理学家们的兴趣,铺天盖地的研究过后,人们开始认识到:电能够导致生物神经冲动的传导。

伽伐尼,1737-1798(来源:en.wikipedia.org)
1832年,一个晴朗的日子,还是意大利,还是青蛙,只是做实验的人换成了马泰乌奇。这一次,马泰乌奇探测到损伤和未损伤的肌肉之间存在一种电流,他称之为“肌肉电流”。
他发现,包括心脏在内,一切正在收缩的肌肉都会产生肌肉电流。几个德国人对马泰乌奇的实验做了验证,一致认为:马泰乌奇同志是正确的。
既然存在心电,那能否对其进行测量,来推测生物体的心脏健康状况呢?
马泰乌奇最先研制出了这样一台设备。德国人试用后发现它只能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有无,但对于电活动的变化情况却无能为力。用户体验太差,负分!
于是,德国人对马泰乌奇的设备进行了改造再改造,终于能测出动作电流振动时的图解波形,只是,测量的精度依旧粗糙。
1875年,法国物理学家李普曼发明了一种灵敏的毛细管静电计,虽然有法国生理学家意识到它很适合于记录迅速变化的生物电,但在用毛细管静电计研究心电这件事儿上却被英国人捷足先登了。
这个英国人名叫沃勒。1886年,天天探测动物心脏的沃勒感到有些厌倦,是时候换成人体了!

李普曼设计的毛细管静电计(来源:文献[2])

英国生理学家沃勒(Augustus Desire Waller,1856-1922)(来源:www.ncbi.nlm.nih.gov)
找不到志愿者?没关系,自己来。沃勒把自己的左脚和右手放到装着盐溶液的盆中,然后将溶液和静电计连通。他兴奋地看到,随着心脏跳动,仪器上的水银柱也发生了搏动。第一幅人类的心电图诞生了!
巨人的肩膀找好了,但学霸爱因托芬却发现自己对电学的基本原理所知甚少。既然如此,就去物理学院学习吧,至于那些“不务正业”的闲言碎语,学霸懒得搭理。
3
一年后,电学基本原理的东风已经具备,爱因托芬开始行动了——他爬到了沃勒的肩膀上。
爱因托芬发现沃勒的仪器对震动很敏感,即使马车经过时产生的轻微震动也会使记录的结果出现误差。思前想后,他在房间里挖了一个几米深的大坑,然后,把仪器放了进去……

爱因托芬(左二)和他的同事及参观者(来源:www.metealpaslan.com)
爱因托芬或许认为这样能使仪器免受地面震动的干扰,不过,辛苦挖坑的效果却是……没有效果。一顿折腾后,他深深感到,必须在巨人肩膀上走独立自主的研发之路了。
在爱因托芬对仪器的不断尝试和改进中,时间来到了1901年,这一年,他终于成功研制出了弦线式电流计。仪器结构并不复杂,主要是一根导线、两个磁极,但在细节上,爱因托芬可是做足了功夫。
为了提高灵敏度,他采用了极细的镀银石英丝作导线,将其悬于两个磁极之间,即使有微弱电流通过,也会发生偏转,其偏转程度与电流强度成正比。把电极放在人体的手臂和腿上,便可测到心脏向全身泵送血液时通过心肌的电脉冲。
探测到了,可怎么记录呢?

爱因托芬设计的弦线式电流计(来源:www.medischerfgoed.nl)
爱因托芬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方法。他让电流计在偏移时遮挡一束光,在感光纸上留下一个阴影,通过不停地移动感光纸,心肌活动的电脉冲便跃然纸上了。
爱因托芬记录下了人类第一个实用的心电图,图形稳定,波形清晰,爱因托芬很是满意。
他还采用P、Q、R、S、T等字母标出了心电图上的几种波形,这种命名法一直沿用至今。

由爱因托芬的弦线式电流计记录的心电图(来源:www.metealpaslan.com)
爱因托芬的心电图仪是当时最灵敏的测量装置,获得了普遍认可,然而,却很难推广。原因是,它有个“大”的问题:重达272千克,占据着2个房间,需要5个人进行操作。
直到1911年,在一家仪器公司的帮助下,爱因托芬的心电图仪才得以瘦身成功,摇身变为台式仪器,很快便广泛用于临床,为无数患者带来了福音。

1911年由英国剑桥科学仪器公司改进的心电图仪(来源:thoracotomie.com)

1916年,一位伦敦市民在做心电测试(来源:www.laboiteverte.fr)

正常心电图和房颤心电图(来源:www.webmd.com)
1924年,爱因托芬因发现心电图的产生机制和改进、完善心电图仪,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5年,爱因托芬重回印度尼西亚,看望长眠在那里的洪妈。他告诉洪妈,他终于完成了能诊断夺去她生命的疾病的发明。

爱因托芬和他的心电图仪(来源:fineartamerica.com)

如今的心电图仪(网络图)
欢迎转载趣闻堂的文章,请注明出处:趣闻堂 (quwentang.com)
相关推荐
科学家发明了活生生的“人体晶片”可自行
阅读(13)
19个生活中很逗但又挺有用处的创意发明
阅读(16)
历史上的27个奇怪发明!
阅读(13)
10个意外的发明创造!
阅读(9)
最新指甲油发明,让它们来把关你的约会饮
阅读(10)
美国发明女用站式小便器 助女性摆脱卫生
阅读(10)
农民发明光谱灭蚊器一晚捉1斤 怎么做到的
阅读(9)
澳洲科学家发明指纹提取新技术 黑暗中可
阅读(9)
趣闻随便看
鲸鱼呕吐物竟是“龙涎香” 拾得值逾百万元
阅读(167)
6大让你年轻10岁的最强效排毒蔬菜!
阅读(0)
《伦敦新闻画报》:让英国人惊呆的大清国7件奇葩事
阅读(0)
太空大亨称:外星人可能早已在地球生活
阅读(6)
幸福,其实是一种能力,一种采集快乐瞬间的能力
阅读(0)
敢打赌,你一直都在错误地剥离这些食物!
阅读(10)
UFO再次靠近国际空间站,还一下子来了两艘!
阅读(8)
杂技鼠登场!英一老鼠单爪悬空智取鸟食
阅读(8)
南非三只猎豹“兼职”当导游 带游客散步
阅读(7)
你怕黑吗,要不要换个荧光床试试?
阅读(7)
7天热门
特别推荐
UFO再次靠近国际空间站,还一下子来了两艘!
阅读(8)
震惊科学界!阿根廷惊现神秘小岛,居然会自转
阅读(4)
15个让你大开眼界的水果切具!
阅读(6)
惊讶!17岁少年心跳停了20分钟后奇迹苏醒
阅读(10)
万圣节装扮最大赢家是孕妇妈妈,让你笑到哭吓到哭
阅读(1)
比百慕大更真实的存在!盘点世界上10个超恐怖的生命禁区
阅读(4)
牙医帮你纠正7个错误刷牙习惯
阅读(4)
当科技和舞蹈结合在一起,结果就是你一辈子都没有看过的惊奇表演!
阅读(2)
9个改变自己的细节
阅读(7)
脱口秀主持人台上被殴打?观众竟笑成一片
阅读(6)
他醉酒照被传到网上后,又被神奇的网友玩坏了
阅读(15)
这女子每年花费1.15万英镑整形,只为变成“假人”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