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美国曾掀起过一场捕杀熊猫狂潮!

分享到:

MD,这么可爱的家伙也舍得下手!

欧美列强的世界里从来不缺少熊猫奴,很多傻老外一天啥事不干就在电脑前面死盯着直播看熊猫,生怕错过国宝放屁打嗝的瞬间。

不过你不知道的是,一百多年前,美国曾掀起过一场令人痛心的捕杀熊猫狂潮。

故事要从19世纪一位天主教牧师armand david说起。1869年3月 ,热爱钻研小动物的david在中国传教。直到有天,一位猎人给了他一张黑白相间的熊猫皮。

david当时眼都看直了。他收下这张熊猫皮后立马安排人送回了巴黎(这张皮现在还在巴黎),并写信告诉法国哺乳动物学家Alphonse Milne-Edwards:

这是什么神物?在咱那儿怎么从来没见过?这是不是新物种?

其实在david将这张熊猫皮带回去之前,西方就已经有零星关于熊猫的记载,直到这张熊猫皮抵达西方的几十年后,这种记载仍然少见。

1908年,一位名叫Ernest Wilson的植物学家曾发现熊猫的粪便,但并没有找到熊猫;

同年,英国探险家J.W. Brooke说他在狩猎大会上射中了一只“黑白相间颜色的熊”,但是后来他被当地人打死了......

1916年,德国动物学家Hugo Weigold买了一只熊猫幼崽,但没等运出中国就命丧黄泉。

直到1919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出了第一只制作好的熊猫标本,真相才被确定:熊猫真的存在,这对欧美来说确实是一种新的物种。

至此,大熊猫第一次令西方人感到疯狂,无数人东进天朝想把熊猫运到欧洲,但苦于当时的技术,没有一只熊猫被活着运出中国。于是他们转变了思路,进行了一个恐怖的“迂回”:

“既然活着运不出去,那就弄死运出去,反正全世界抢习惯了!”

就这样,无数的西方猎人组团来中国捕杀熊猫,这在当时掀起了一股“奔向天朝猎杀熊猫”热潮。在这群人当中,最出名的是美国著名总统罗斯福的俩儿子:Kermit 和 Theodore Jr.

罗斯福两兄弟

1929年5月,他们花了大约1万美金在10个月内穿越了印度,从西藏进入中国。举着“科学研究”的大旗,他们未经任何人同意就射杀了一只大熊猫。而他俩也成了第一组将熊猫射杀的西方人。后来这只熊猫被做成了标本,直到现在还在博物馆展出。

当时的美国媒体曾“津津有味”地报道了他们的功绩:

“罗斯福们打包了一只熊猫:来自喜马拉雅的熊猫第一次被白人射杀”

当时的媒体报道

除此之外,当时还有大量有关罗斯福兄弟“狩猎功绩”的采访。Kermit说:

“我们相当幸运,实话说,我们只花了4个小时追寻,然后正好发现了在睡午觉的熊猫。我和我哥哥小心靠近,同时射击后就得手了。我们雇佣的当地人拒绝将熊猫带回他们村儿,似乎大熊猫是他们信奉的一种神灵。”

后来在公众的要求下,他们甚至还写了一本书,名叫:《追踪大熊猫》。

 

这本书现在还能买到

自那以后,狩猎大熊猫的比赛就备受鼓舞:演员Douglas Fairbanks曾三次来到中国找寻大熊猫,而他们的旅程也让大熊猫在西方的标本数量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但是直到这时,仍然没有人能将活的大熊猫带到西方。

直到一只名为苏琳的熊猫出现,

而抓捕苏琳的人,是当时美国著名社交名媛:Ruth harkness

Ruth与苏琳

1934年,Ruth与丈夫威廉在婚不久后就去了中国,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去抓熊猫,不过这在当时受到了民国政府强烈谴责。

而在等待“政府审批”过程中,Ruth的丈夫一病不起,最后死在了中国。这事对Ruth打击很大,她决定排除万难完成丈夫的遗愿——捕捉一只活的大熊猫回美国。

 

当然,在随后Ruth逗留中国窥视我们国宝的日子里,美国媒体也没忘了爆Ruth的八卦,而关于她所有的八卦,基本都集中在了一个人身上——Quentin Young,一位22岁的中国自然主义者。

Quentin Young

在这位中国小伙的帮助下,Ruth很快便抓住了一只熊猫幼崽,并取名叫苏琳。当然,这个说法在历史上也有争议,因为据“Ruth抓捕熊猫团”里的人交代,苏琳其实是从中国猎人手里买的。

这些都不提,最后的结果就是Ruth从中国顺利偷走了一只活的熊猫幼崽。

这只国宝要运出海关时,曾被“认真而又负责”的海关人员扣留过。但Rhth后来仅仅花了20美元,就把这位“认真又负责”的海关人员给买通了。

终于,在无数媒体提前预热中,1936年的圣诞夜前夕,苏琳正式到达美国纽约。

当苏琳被抬出中央火车站的那一刻,记者奔走相告,社会名流也聚集在道路两旁,他们想抚摸苏琳但又不能靠近,于是只好在空气中乱抓。街道两边的人当时的架势,跟现在机场那群接机的追星族差不了多少。

当时的媒体报道

Ruth的旅程激起了美国的“幸福狂热”,正如生物学家George Schaller在书《最后一只熊猫》中写的那样。

“或许这也就是美国民众爱上大熊猫的一刻。让我们看看美国大佬是怎么喜欢上大熊猫的吧。”

大熊猫展出公告

到了1937年,Ruth将苏琳卖给了布鲁克林菲尔德动物园。在苏琳初次亮相之后的六个月里,超过30万人来到位于芝加哥布鲁克菲尔德的动物园看它。甚至连罗斯福、海伦凯勒和艾尔卡彭都无法拒绝一睹其芳容的诱惑。

Su Lin(苏琳)

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对熊猫的狂热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在那之后,又有六只国宝被运到美国动物园。每只熊猫的到来,都会掀起新一轮狂热的报道。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追捕者争先恐后来到中国抓捕大熊猫。等幸存的国宝到达美国之后,各式动物园则竞相准备展览,期盼着吸引那些即将付钱来观看的人群。

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西方的熊猫猎手更无限制的来中国追捕大熊猫,但无奈被送出中国的国宝成活率实在太低,这就不得不逼着美国的猎手们加班加点的干活。这是个恶性循环,不知道那些年有多少国宝死在了“偷渡”的路上。

这次西方最早的熊猫热一直持续到了到了20世纪50年代早期。是冷战使得美国动物园很难从中国再弄到大熊猫。1958年5月,一只大熊猫在北京拍卖时,中国政府明确表明不再卖给美国。在那之后美国大熊猫的数量一度降至零。

至此,美国第一次“熊猫热”正式结束。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在这将近100年的时间里,西方人用自己的方式追捧着熊猫,虽然,这些追捧里充满了铜臭和血泪。

欢迎转载趣闻堂的文章,请注明出处:趣闻堂 (quwentang.com)

分享到
表个态吧 点个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