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九旬老人自掏60万搞发明 企业出价1000万收购其专利遭拒

刘孝军 罗亦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王祥龙 记者 田雪皎

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老人陈瑕,2018年满90岁,退休28年,他把所有时间精力都放在专利发明上。从1994年,拿到第一项发明专利证书起,20多年的时间,老人已花费60余万元,3项专利在手,曾由上海企业出资1000万元收购,遭到老人拒绝。

1月5日,老人告诉封面新闻记者,他的第四项发明专利已经进入实质审查阶段,在2018年春节前后即将获得专利证书。

为了作出玉米面条 9旬老人发明专利

一把细细的、颜色微黄的玉米面条,虽然质地、外观和正常挂面都没有任何区别,但这让陈瑕老人拿到了他人生中第4项专利——花奇莲藕玉米挂面及其制备方法。

“它不是一般的面,它叫花奇莲藕玉米挂面,是由玉米和莲藕做成的。”1月5日,陈瑕告诉封面新闻记者,玉米做面条,难度在于它没有面筋、粘性差,在湿润的时候可以形成面团,成为干面基本不可能,而莲藕的黏度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说这项着简单的技术,陈瑕老人用了5年探索。在之前,老人已经掌握了超微技术和生物酶化技术将玉米中的成分微粒化,再组合成玉米面条。但这项技术需要一台超微生产设备,成本至少需要70万元,因此,技术推广遭遇“冰冻期”。

陈瑕认为,农民没有这么多钱买设备,他要发明出更实惠的技术让大家受益。

“在一次外出郊游时,我看到有人在挖莲藕,长长黏黏的藕丝和汁液引起了我的注意。”陈瑕说,此时他产生了用莲藕作为突破口的想法。

由于本身科技知识尚有欠缺,陈瑕立马回家查阅资料。资料显示,莲藕中的汁液确实具有黏性。莲藕中的淀粉,70%属于具有黏度的成分。他决定再一次尝试,可用了几种莲藕,效果都不甚理想。

欢迎转载趣闻堂的文章,请注明出处:趣闻堂 (quwentang.com)